首页 >> 毛药花

昌平区农民增收显著各项保障到位临沂

2022-06-30 13:09:30 临沂    

昌平区农民增收显著各项保障到位

一、昌平区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

(一)农村经济总收入平稳增长,发展良好

2014年1-9月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68.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4.1亿元,增幅9.8%。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413622.3万元,其他业务收入220062.8万元,营业外收入50433.6万元,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9.9%、8.2%和1.9%。由此可见,主营业务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占主导地位。

从经营层次看,公有经济总收入为114.9亿元,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2.8%,非公经济总收入为153.5亿元,占总收入的57.2%。通过数据可以看出,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平分秋色,平稳发展。

从乡镇发展看,农村经济总收入较高的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城乡结合部,如北七家镇、小汤山镇、沙河镇和回龙观镇。

(二)“三二一”产业结构稳定,三产是主要支撑

2014年1-9月的268.4亿元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三产1359538.8万元,二产977690.1万元,一产76393.4万元,其他收入270496.4万元。通过数字可以看出有50.7%来自三产收入,36.4%来自二产收入,其余的10.1%和2.8%分别来自其他收入和一产收入。第三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。

(三)农民收入增长稳步提高,第三产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

2014年1-9月农民人均所得实现12007.2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9.3%。农民人均所得中有821.3元来源于一产收入,2593.8元来源于二产收入,8592.1元来源于三产收入,所占比重分别是6.8%、21.6%、71.6%。由此可见,三产收入是昌平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一产收入只占昌平区农民收入的很小一部分,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,由于城市化进程较快,一产收入几乎为零,说明昌平区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模式呈“三二一”形式体现,一产收入已不能成为影响昌平区农民生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。

(四)劳动力充分就业,三产是主力军

2014年1-9月昌平区农村劳动力总数139605人,比去年同期减少600人,其中就业劳动力130100人,待业劳动力9505人,就业率高达93.2%,与去年就业率基本持平。

从就业产业来看一、二、三产就业劳动力25267人、21181人、83652人,分别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19.4%、16.3%和64.3%;从就业行业来看,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服务业,就业人数是43164人。就业劳动力中外出务工人数10301人,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7.9%,其中外出务工在6个月以上的9631人,主要集中在乡外区内共有6977人,占外出务工人数的67.7%。

二、昌平区农村经济发展特点

(一)产业深度融合

都市型现代农业、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。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9月5-7日在我区成功举办。中秋假期我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6.6万人次,同比增长9.7%,实现旅游收入1877.6万元,同比增长14%。其中,十三陵特区接待游客6.7万人次,同比下降1.9%,收入252.3万元,同比增长1.1%,占全区总收入的13.4%;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.6万人次,同比增长57.2%,收入310万元,同比增长45.5%,占全区总收入的16.5%。

(二)精品农业实现产业升级

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继续以“一花三果”为主导,在规范管理、稳定规模的基础上,不断提高品质,创造品牌,高效发展。积极推进草莓产业优化升级。一是帮扶企业在外埠高海拔冷凉地区建设育苗基地3000余亩,加大种苗质量检测力度;二是开展草莓温室土壤消毒技术攻关,通过农民田间学校、草莓技术服务队等培训载体,对3500余户农民进行系统培训;三是推广草莓架式栽培套种蘑菇、蔬菜等模式,帮助单栋日光温室年纯收入提高至5万元;四是投资100余万元,在兴寿镇桃林、东营等10个村建设优质草莓示范园200亩,技术辐射草莓日光温室3100栋,涉及种植户1258户。

(三)农民增收显著,各项保障到位

1、惠农政策落实到位。《昌平区农业产业政策汇编》即“1 14”文件出台以后,全区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全面和系统,有效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,促进了农业整体提质增效和农民收入增加。

2、继续强化农民科技培训,保障农民增收。坚持“科技引领,产业导向,政府买单,农民受益”,开展多样化农时农事培训。组织4个镇(街)10余个村和4个专业合作社农民共计204人次开展培训,采取课堂教学和观摩体验相结合的方式,主要培训草莓日光温室土壤消毒、水肥一体化和沼液在果园中的应用等内容。

3、积极推进就业政策,增加农民收入。一是与栗蘑种植、南口居庸关村四季养生宴等项目紧密对接,强化政策扶持,开发绿色就业岗位,安置本区户籍劳动力就业。二是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,推动合作社向企业过渡,成为绿色经济实体。目前已为35家区级以上示范社配备硕士15人、本科13人、专科7人。三是深入特色产业企业、村集体组织、个体种植园等进行指导。四是在崔村、南邵等镇街开设“田间技术学校”。1-7月,开发绿色就业岗位724个,扶持成立20家绿色就业经济实体,帮扶706名城乡劳动力就业。

哪个牌子的脱毛膏好用又安全

中医治疗肾虚腰痛

腰肌劳损可以贴膏药吗

3岁宝宝受凉呕吐怎么办

小孩突然肚子疼怎么办

友情链接